為什么慢性胃炎不好根治?重點是要對癥下藥。
市場上胃藥多得數(shù)不清,怎樣用藥才能真正對癥下藥,治愈胃炎?過來聽聽醫(yī)生說些什么。
難以治愈的疾病
慢性胃炎是日常生活中提到最多的一種疾病,盡管在人群中發(fā)病率很高,但所幸的是,胃炎并不像胃潰瘍那樣折磨人,因此經(jīng)常被人們忽略。
慢性胃炎的最大特點是消化不良,胃炎患者胃痛主要為隱痛和鈍痛,特別是進餐時或飽餐后,只有少數(shù)患者會出現(xiàn)劇烈絞痛。與此同時,胃炎患者由于消化能力下降,胃排空變慢,還會感到腹脹,反酸,引起食欲減退。
個別糜爛性胃炎可有上消化道出血,表現(xiàn)為解黑便、嘔血。萎縮性胃炎患者,可有貧血,消瘦等。
其癥狀或輕或重,發(fā)作不規(guī)律,部位不固定,對生活無嚴重影響。因此許多胃炎患者頂多抱怨身體不舒服,不重視病因的糾正,也不堅持治療,因此胃炎也就反復發(fā)作,無法控制。
主張積極治療。
慢性病主要分為三類:
一、慢性淺表性胃炎它是最輕微的病理類型,且可逆性最高。
慢性糜爛性胃炎。其特點是胃粘膜糜爛,即胃粘膜已經(jīng)被破壞,所以出血的可能性較大。
三、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粘膜上皮及腺體萎縮或萎縮,胃粘膜變薄;這種類型的主要特征是可能發(fā)生粘膜腺體化生或非典型增生,換言之,慢性萎縮性胃炎常發(fā)生癌前病變,是胃癌的先兆。
對表淺和表糜型這兩種非萎縮性胃炎,胃粘膜多表現(xiàn)為炎癥改變,損害相對較輕。而且萎縮性胃炎是由長期炎癥所致的腺體破壞、萎縮,甚至可能出現(xiàn)化生、不典型增生,長期演變成胃癌。
大多數(shù)非萎縮性胃炎都有可能治愈,但是如果治療延遲,很有可能轉變成萎縮性胃炎,因此非萎縮性胃炎必須進行干預,不要讓胃炎的治療更加困難。
對萎縮性胃炎,無疑需要立即進行治療,一方面要緩解消化道癥狀,另一方面要改善胃粘膜的形態(tài)與功能,防止癌變。
尤其要提醒的是,幽門螺桿菌引起的慢性胃炎發(fā)展較快,病情較重,往往會合并消化性潰瘍,劇烈腹痛,甚至可能并發(fā)胃穿孔、胃出血、幽門梗阻、胃癌等,都應積極治療。
用藥很麻煩。
在此需要強調的是,不同類型和癥狀的慢性胃炎需要使用不同的藥物治療。
伴有胃粘膜糜爛,或伴有燒心、反酸、上腹疼痛等癥狀者,可選用奧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藥,或用氫氧化鋁等中和胃酸的堿性藥。值得一提的是,對于萎縮性胃炎來說,由于胃粘膜功能下降,胃酸可能減少,此時用藥反而抑制胃酸不合適,則應咨詢醫(yī)生,具體情況具體分析。
若有膽汁反流,或以上腹脹、早飽癥狀多見者,可用潘多利酮(即嗎丁啉)、莫沙比利等促動劑。
如果長期服用抗炎藥物而導致胃炎,甚至正在服用抗炎藥物,可以使用胃粘膜保護劑(如米索前列醇)和奧美拉唑抑制胃酸,以減輕抗炎藥物對胃粘膜的傷害。
若胃粘膜糜爛或有特殊癥狀,可用膠體鉍、鋁酸鎂、硫糖鋁等來加強對胃粘膜的防護。若并發(fā)幽門螺桿菌感染,也需進行抗感染治療。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、衛(wèi)生素E、β-胡蘿卜素和微量元素硒,能清除幽門螺桿菌在炎癥過程中所產(chǎn)生的氧自由基,抑制胃內硝胺類化合物的形成,有助于預防胃癌的發(fā)生。
另外,對于精神因素引起的慢性胃炎,如焦慮、睡眠不良,可用抗抑郁劑、鎮(zhèn)靜劑等。
病因的消除是關鍵。
治愈慢性胃炎的關鍵是消除炎癥的病因。
一、盡量不喝太多的咖啡、葡萄酒、濃茶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二、如要服用阿司匹林等抗炎藥物,應選擇腸溶片,并在餐后服用,并加用胃粘膜保護劑及消化系統(tǒng)抑酸藥,可減輕胃腸道不適反應。
每頓飯不能太飽,要定時定量。
四、心理壓力要自我調節(jié),不要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(tài),要適當運動。
五、痰、鼻中有病菌,不要再將病菌吸服胃中。
慢性胃炎祛除病因、對癥下藥,你學會了嗎?
健康熱線:021-6685 5555
地址:浦東新區(qū)上南路4091號(近凌兆路)
公安部備案號:31011502000970
ICP備案號:滬ICP備16020585號-19
醫(yī)療備案:滬衛(wèi)(中醫(yī))網(wǎng)審【2014】第20013號
本網(wǎng)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療及醫(yī)療依據(jù)。